公共 | 构建城乡阅读“文化粮仓”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23-08-30 02:30:15

X 关闭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近年来,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省界首市通过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了具有高品质阅读资源、高品位阅读空间、高质量阅读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全民阅读生态。

界首市任寨乡杨庄村开展“小板凳”读书分享活动 界首市图书馆供图

提升实力 筑牢根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界首市顾集镇胡湾村农家书屋,2000余册藏书整齐排列,内容涉及农业、少儿、历史、文学等。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冷春连说,书屋硬件配置齐全,节假日双休全天开放,村民阅读热情高涨。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标准化、均等化,2015年,界首率先在安徽省启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图书馆馆长林少峰介绍,按照有阵地、有图书、有桌椅、有电脑、有网络、有馆员、有制度的“七有”标准,指导各乡镇打造具有界首特色的“一站一品”乡村文化,建设“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

2015年,界首市图书馆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18个乡镇(街道)为分馆的总体布局。2022年,在原有总分馆体系的基础上,延伸全市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形成共52个基层服务点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端口。

在扩容提质管理方面,2022年,界首市把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建设列入构建15分钟阅读圈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截至目前,该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00余万元。为做好服务保障,制定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坚持“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的工作方式,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使全市县乡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基层建设点管理人员工作有方向、干事有目标。

增强活力 汇聚合力

在界首市砖集镇张老家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王侠为孩子们准备了毛笔、墨汁和宣纸等物品,组织开展书法活动。众多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第一次使用毛笔写字。

得益于界首市在提升阅读空间适用性、打造文化志愿团队、推进图书文献互通性等方面的细化举措,众多乡村书屋呈现出蓬勃活力。

界首市探索“1+N”管理模式,“1”即县级图书馆、乡镇分馆、农家书屋一体化建设;“N”即基层阅读点与耕读之家、界首读书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社区居委会公共区域等多个平台融合建设,借助人气优势,汇聚发展合力,培育文明乡风,实现群众看书学习、带娃休闲“多位一体、城乡一体”的“悦读圈”。同时采取“迎进来”“走出去”的服务方式,动员城乡文化爱好者、热心人士、五老乡贤、特教老师、在校大学生等人群,加入县、乡、村三级人才集聚的界首市图书馆“书为媒”志愿服务队,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阅读活动。

目前,当地图书文献已实现最大程度互通性。依托相关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构建市图书馆总馆、18个乡镇(街道)分馆、31个村(社区)图书室、2个城市阅读空间,共52个服务点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端口,形成42万册纸质图书城乡免费借阅“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共享圈。

激发动力 丰富内涵

7月22日,界首市图书馆联合任寨乡杨庄村农家书屋开展书香润乡村·阅读促振兴“小板凳”读书分享活动。活动中,大家在小板凳上围圈而坐,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新老党员推荐主题出版物,带领大家享受阅读乐趣,用“小板凳”围起群众的“阅读圈”。

坚持党建文化引领,创新阅读活动模式,让界首市城乡全民阅读内涵愈发丰富。当地不断丰富宣讲方式,围绕“文化扶贫进乡村”“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主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开展分众分龄特色阅读活动,如结合农民群众“逛庙会、赶大集”习俗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围绕关爱乡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打造“农村阅读小书架”试点建设,形成市馆设计、乡(镇)组织、村(居)实施的活动链条,年均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200余场次。

如今,数字多元应用为城乡全民阅读提供了新的动能。近年来,界首市图书馆先后建成了官方网站、移动图书馆等数字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书目检索、服务咨询、信息推送、活动报名、视听下载等多种“掌上服务”,利用“云阅读”数字资源优势将城乡文化供给串连起来。

(本报驻安徽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王青)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物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